圓形煤場預應力管樁復合地基大面積堆載樁土荷載分擔試驗
時間:2009-09-03 來源: 設計咨詢部 編輯: 管理員


圓形煤場內地基土體,在大面積的堆煤荷載作用下,會產生較大的沉降變形和向外的側向變形,前者對地基承載力提出了一定要求,后者對圓形煤場結構下的樁基施加了較大的水平推力,導致樁彎矩和水平變形過大,為抵抗較大的水平推力,設計的樁基往往樁徑過大或樁數較多,很不經濟,特別是在軟土地區,更是如此,因此,需進行地基處理。一種有效的處理方案是在堆煤區內采用復合地基,它由預應力管樁、托板、一定厚度的碎石墊層(或者再在碎石層中增加土工格柵、土工布等加筋材料)與樁間土共同組成,這種基礎也稱之為管樁復合地基。如采用合理的管樁間距、碎石墊層厚度、托板尺寸,能夠將堆煤荷載通過樁傳至深層土體,較大地減少淺層樁間土體直接承受的荷載,進而減小土層的沉降和水平側向位移,以及由此產生的水平推力,起到有效保護圓形煤場結構下樁基的作用。
針對這種復合基礎,我們進行了群樁現場堆載試驗。堆載試驗在江蘇國信靖江發電廠擬建的圓形煤場場區內進行,煤場設計直徑120m,擋煤墻高16m,場區最高堆煤30m。根據地基土層的巖土特性和分布規律,圓型煤場區域的層④淤泥質粉質粘土、層⑥粉質粘土夾粉土、層⑦粉土、層⑧粉質粘土夾粉土均為軟弱土層,其總厚度達14m左右,天然地基不能滿足工程要求,設計采用管樁復合地基基礎來減少樁基的水平推力,設計管樁管徑為600mm,中心間距為3.75m,管樁上托板尺寸為1.5×1.5×0.7m,碎石層厚度為1m,F場試驗分兩個區域進行,每個堆載區域為直徑9.5m的圓型場地,包含7根管樁在內,一個碎石層內設置土工格柵,另一個無土工格柵,所堆荷載均為0.198MPa,采用預制混凝土塊作為堆載體,堆載高度達12m。試驗結果表明:兩個區域樁的豎向荷載分擔比都在70%以上。